欢迎进入青岛胶州市总工会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工会动态

【喜迎工代会】以改革创新增强工会组织吸引力凝聚力



青岛市现有实名基层工会1.5万个,工会会员194万人,基层工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智慧工会平台实名认证会员167万人,工会数字化“云脑”持续升级,网上服务生态体系提速增效;李沧区总工会创新打造“党工共建共治一站式服务”模式,做实新就业群体服务延伸党建工作,现已成立新就业工会组织107家,发展工会会员1.2万余人……

一组组鲜活数据,是近年来青岛工会深化改革创新的具体体现。青岛市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以来,青岛工会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一主线,锐意进取、改革创新,深入开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建会入会等集中行动,高标准进行数智化变革,着力提升工会人才队伍素质,工作整体效能持续提升。





图片

创新组织建设“3+3+3”举措
提升工会组织“凝聚力”

图片

推进组建工会和发展会员是工会改革创新的“基础工程”。当下,我国职工队伍结构发生深刻调整,工会工作面临的对象、领域、任务、方式、环境更加多元。立足这一实际,青岛市总工会创新组织形式、建会方式、管理模式,通过实施“3+3+3”举措,不断延伸基层触角,将越来越多的职工迎进“工会大家庭”中来。

实施“三项机制”,协同推进更加有力。建立顶格协调机制,建强“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机制,将工会组织建设和改革纳入市委工作全局谋划部署,落实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在已建会企业中尚未建立党组织的,坚持党建引领、工建先行,从优秀工会会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为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创造有利条件。落实联动建会机制,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群团联动”新模式,联合团市委开展新就业群体专题调研,牵头群团部门发布服务项目,与市民营经济发展局联合开展助力青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推行项目清单机制,制定全市建会清单工作指引,实行建会目标、责任、考核、预算“四张清单”管理,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年评估”制度,通过项目化管理大力推进建会入会工作。近年来,通过项目入会会员占新增总数的76%。

推进“三个模式”,建会方式更加多样。“很开心我们能成立工会!组织快递小哥们参加后续开展的劳动竞赛和安全知识学习等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2024年9月,青岛市快递行业工会联合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市总工会推行“重点建、行业建、兜底建”三种模式,实现新就业形态建会入会创新突破。紧盯头部企业,实施“重点建”,以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4个群体为重点,集中力量推动建会,带动一大批新业态关联企业组建工会。聚焦行业领域,实施“行业建”,依托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创新建立“数据共享、联合摸排、协调联动、动态清零”工作机制,在十大类新就业群体建立行业性工会联合会。依托基层工会,实施“兜底建”,在新就业群体集中的镇街、园区、商圈、楼宇等建立区域性工会联合会,推行网格化管理服务,扩大有效覆盖。目前,全市新就业群体建会780个,发展会员25万余人。

优化“三项保障”,管理模式更加完善。一是优化人员保障。积极推动镇街党(工)委副书记兼任工会主席,每个镇街工会配备1名工会主席、1名专职工会副主席、N名工会社工。创新“春润 、夏青、秋实、冬暖”社工赋能成长体系,建立市、区、镇街、企业四级工会骨干培训机制。目前,工会社工队伍动态保持在400人左右,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的50余名。二是优化阵地保障。加强会、站、家一体化建设,在楼宇、园区、商圈、社区等职工集中的地方建立区域共享职工之家。全市168家共享职工之家,服务职工70万余人次,促进建会5000余家。企业职工不仅在工作中能享受到“娘家人”服务,在“家门口”也能体会到“娘家人”温暖。三是优化要素保障。2019年以来共补助基层工会1600余万元,解决了基层工会建设经费不足问题。开展“指尖入会感受娘家人的温暖”宣传活动,加强企业和职工对工会的认识和了解,营造“我要加入工会”的良好氛围。


图片

搭建“数智化”变革“三个一”体系
增强工会组织“吸引力”

图片

青岛工会改革创新取得的显著成效,离不开工会数字化建设提供的“云脑”支持。2019年5月,“齐鲁工惠·青岛行”客户端正式上线,这标志着青岛工会正式迈入数字时代。6年时间里,青岛市总工会以提高服务职工精准化水平和提升工会治理数字化能力为目标,搭建“三个一”服务职工智能体系,成功吸引1.5万家工会组织、194万名实名会员入驻,举办活动1.4万场,先后荣获全国工会“互联网+”市级十佳平台,青岛市数字化转型优秀实践单位等荣誉,真正实现了推进数字技术与工会业务深度融合。

顶层设计“一张蓝图”,线下业务“应上尽上”。按照“搭建普惠服务平台——推动业务应上尽上——加强数据驱动引领”思路,青岛市总工会把能上网的业务全部搬到网上,搭建起一中心、两片云、三平台、N个应用场景的“1+2+3+N”架构。坚持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三化一体”推进工作业务系统建设,先后建成20余个系统平台。其中,2023年9月12日上线的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掌上办”模块,解决了以往‘纸质化’代办条件下层级较多、时效性不强等问题,申报周期大幅缩短,得到职工的点赞。

职工需求“一张暖网”,服务场景多元化。“只需打开App,到便利店扫码就能领水,太方便了!”2020年9月,外卖小哥门建成顺利领到了青岛市总工会“线上”送上的清凉。6年来,市总工会依托“齐鲁工惠·青岛行”App,联合全市1000家便利店开展“线上送清凉”活动,累计发放清凉券45万余份,吸引4万余名一线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近年来,市总工会汇聚线上线下资源,开发入会转会、智慧维权、心理关爱等30余项服务应用场景,年服务职工500万人次以上,让职工每时每刻享受在线服务的暖心体验。

数据运用“一键响应”,工会工作提质增效。劳模区块链实现92%劳模业务线上办理,实现劳模评选推荐、服务管理工作的公开透明和溯源功能。整合社会资源,与火车站、机场等单位对接,开通劳模VIP通道。“智慧法援”实现数智化语音转录、分析研判、资源共享。全市工会驿站、“妈妈小屋”、区域共享职工之家等工会服务阵地实现线上“一键导览”。开发16个大数据分析系统,实现工会业务动态跟踪和精细化治理。


图片

念好人才队伍建设“三字经”
激发工会组织“创造力”

图片

人才队伍是驱动工会改革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青岛市总工会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选”“育”“用”,逐步夯实工会人才队伍,让工会联系职工、服务职工的“臂膀”更加有力。

“选”上广纳贤才,扩充工会工作“主力军”。自2019年起,每年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工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动态保持在400人左右,并在招聘中向高学历人才倾斜,目前全市工会社会工作者队伍中,本科学历占比79%,研究生学历占比12%。

“育”上精耕细作,素质能力“优化升级”。“以往都是参加区(市)本级培训,这次能够直接‘跨级’参加市总工会的赋能课程,收获非常大。”2024年10月,在刚刚结束的山东省青岛市镇街工会专职副主席培训班上,城阳区惜福镇街道总工会专职副主席姚贞太感受颇深。为夯实基层工作基础,提升基层工会组织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青岛市总工会打破以往“上级调训、本级轮训”分级培训体系,由市总工会“下沉一级”对镇、街道工会主席直接开展跨级调训,真正将优质培训课程送达基层末梢。此外,青岛市总工会还聚焦众多企业一线职工和骨干力量参训难问题,为基层工会和企业免费送培训183场,培训各级工会干部和职工1万余人次。

“用”上精准发力,工作效能持续增强。“大家提到缺少方便休息的地方,目前,全市有很多工会驿站可以免费为大家提供休息、饮水、充电等服务的,大家在“齐鲁工惠·青岛行”App上搜索,就能看到附近驿站位置。”市总工会年轻干部攻坚调研第二调研小组组长王秋平向外卖小哥介绍工会驿站。2024年,市总工会组织开展为期3个月的年轻干部攻坚调研专项行动,组建5个攻坚小组,累计开展近300场次走访,工会年轻干部既锤炼了自身本领,又有效解决了部分企业及职工提出的问题。此外,市总工会还开展“四下基层”集中服务月活动,深入基层、企业,广泛进行理论宣讲、调查研究、问情问计、解决难题,推动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近200项;每半年举办一期区市工会主席理论读书会暨半年工作推进观摩活动,在全市各级工会中广泛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创新提质年”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工会干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发挥工会等群团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作出了明确要求。青岛工会将持续深化工会机关改革,健全完善工会组织体系,健全完善资金资产管理体系,全力推进工会系统数智化变革,不断激发工会组织生机活力。


来源:市总宣教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