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总工会 创新“工会+法院”维权服务新模式
胶州市总工会创新“工会+法院”维权服务新模式,通过整合工会法律援助、劳动争议仲裁、劳动监察相关职能,与市人民法院联合成立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为职工维权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近日,“市总工会、市人民法院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在市总工会职工服务大厅举行揭牌仪式。
“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是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华全国总工会近来着力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通过充分整合工会与法院的工作优势,将“诉”的权威性与“调”的便利性结合起来,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为职工群众提供更可靠的保障,让劳动者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
根据省高院和省总系列文件精神,结合有关规定,市总工会和市人民法院快速响应,在青岛建立起首个“工会+法院”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积极推动化解劳动纠纷。市总工会充分调动职工服务中心的空间办公优势,结合原有的劳动争议派出庭将三楼改建成法律服务窗口,由市人民法院劳动争议速裁法官及办公人员入驻直接现场办公,联合聘任三名特邀劳动争议调解员组成联合调解小组,这种楼上楼下联合办公的“一站式”服务,避免了当事人在维权时工会、法院两头跑奔波,减少了他们的跑腿次数,大大节省了职工的维权时间,简化法律维权调解程序,提高了维权效率。自“工会+法院”维权服务新模式开展以来,共调解案件90件,达成调解协议31件,为劳动者争取权益涉及资金80多万元,有力发挥出工会调解分流诉讼、缓和矛盾、解决纠纷的作用。
“工会+法院”的解纷模式打破了立案为界的固有调解思维,将调解贯穿于诉前、诉中、诉后各阶段。当事人向市总工会申请或由市人民法院转办,经双方当事人同意调解后,由市总工会与市人民法院联合调解小组进行调解,对调解成功的由市人民法院出具调解协议书。对经调解无果的案件,梳理好调解过程中的无争议事实和争议焦点,及时导入司法程序,形成诉调无缝对接机制。
由于劳动争议案件存在标的小、程序多、当事人双方心情烦躁等诸多特点,导致调解难度大、调解成功率不高。为了继续深化“工会+法院”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市总工会结合职工服务中心的职能优势将心理援助与法律援助相结合,在劳动争议调解中加入心里疏导,给予调解服务更多的关怀,努力提高调解成功率,同时加强对工会调解员队伍的业务培训,尤其是最新法律法规政策和调解技巧的培训,提高工会调解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市总工会将加大经费保障力度,组织有关金牌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的选树,提高工会调解员队伍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