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选登】2023年度“阅读经典好书 争当时代工匠”征文大赛活动优秀文章选登(第七期)
2023年度“阅读经典好书 争当时代工匠”征文大赛活动已经圆满结束。自大赛正式启动以来,受到广大职工朋友们的热烈反响,本次征文大赛共收到原创且有质感、有温度的作品180余篇,投稿者来自各行各业,有医生、教师、律师、企业职工等,他们用文字礼赞生活、讴歌时代,用文字抒写真挚丰富的内心情感。
现对本次征文大赛优秀文章进行选登,快来为您喜欢的作品打call吧~~
平凡人生中的苦, 都是去看世界的路 ——读茗溪《人间值得》有感 时光向来匆匆,踏入大学校园的日子仿佛还在昨天,今天却已经是我参加工作的第1245天了,即使实际上已经是个有着3年工作经验的打工人,却偶尔也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觉得迷茫,可能是工作中同事之间的人际交往的不顺利,也可能是工作内容上的失误或欠缺,普通却常见的小事儿让我时常觉得郁闷难过。偶尔打开了茗溪的这本《人间值得》,让我有了自我排遣郁闷的方式。 人究竟要如何去度过自己的人生,才不算去辜负生命呢?这本书从自我、梦想、爱情、幸福、苦难等方面探讨了这个问题,通过作者娓娓道来的讲述,每一次阅读都能让我豁然开朗,明白未来岁月漫长,值得去期待。 每个人都会面临来自生活、工作和社会的各种各样的压力和问题,其中的冷暖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学着不为难自己是必需的。多年以来,在我接受的教育中,个人总是被否定的那一个,面对集体,个人不重要;面对他人,自己不重要;可是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是精神上的自我对物质上的自我的承认,我之前觉得在成年人的世界,应该从成就事业的角度去断定自己是否重要,可是作者说这只是角度,却不是标准,只要我们在努力地生活着,我们就是在无比重要、不可替代地存在着。 我们生活在一个竞争无处不在的社会,每天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竞争,每天都在忙碌,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因此觉得有压力,感到疲惫,我们之所以无法停下来,是因为我们想尽最大的能力去做最好的自己,可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首先就是要接纳自己,生命是自己的,生活是个人的,方式更是自己选的,困难常常会让我们抱怨生活,对命运感到不公,但是环视四周,你的消沉、你的低落、你的怨愤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一直处于这种自怨自艾、自我逼迫的状态不是解决工作上的困难和困境的方式,只是和自己过不去罢了,作者说没有自我接纳、自我肯定这个先决条件,我们又怎么会去改进和提高自己呢,只有对自身的态度都是积极的,我们才会有向前的目标,只有对自身的态度都是积极的,在目标的设定上我们会去考虑自身的能力和定位,不追求空费精力的远大理想,给予自己永远正向的反馈。爱自己是生活的打开方式,愉悦自己才是爱自己。 我们从来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都是平凡的小人物,可是我们的存在对于自身来说非常重要,无论今天有多难熬,明天都会如约而至,即使再平凡的人生里,每一次的经历,都是我们与世界的碰触,成功无止境,认同自我存在的重要性,并接纳自我,去过好自己的每一天才是最真实、最生动、最重要的。【供稿:青岛桃李食品有限公司 董雪晴】 《生死疲劳》读后感 生死疲劳—害怕失去才是人生痛快的根源。 生死疲劳是一个佛教概念,认为人们经历的生死轮回是痛苦而疲劳的。在小说《生死疲劳》中,作者莫言通过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将这个概念融入到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中。 这部小说以中国农村1950年到2000年的历史变迁为背景,通过讲述主人公西门闹在六道轮回中的生死故事,展现了人类对生命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于生死的深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小说探讨了贪欲、欲望、心态失衡等主题,并引用了叔本华的名言:“人欲望愈加强烈、愈是贪求自我欲望的实现,其所遭受的苦恼和焦虑愈多。” 在小说中,主人公西门闹经历了一系列的生死轮回,每次轮回他都试图摆脱生死的束缚,但总是陷入更深的痛苦和焦虑。他曾经是富有的地主,但在土改中被剥夺了一切,随后他被迫在六道轮回中经历了各种苦难。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也深刻地认识到贪欲和欲望所带来的痛苦。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命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蓝解放和蓝开放这一对父子。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最终的和解,展现了人类在生死问题上的共同点和差异。蓝解放作为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试图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解释生死轮回,但最终却陷入了对自我欲望的追求中。而蓝开放则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试图通过修行和领悟来超越生死轮回,最终实现了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除了人物形象之外,小说中的语言和情节也极具特色。莫言运用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将佛教概念融入其中,使得整个小说充满了神秘感和文化底蕴。同时,小说中的情节跌宕起伏,每一个细节都为整个故事的发展推波助澜,让读者在感受到故事的沉重和深刻的同时,也领略到了莫言独特的文笔风格。 总之,《生死疲劳》是一部充满哲理性和文化底蕴的小说,它深刻地探讨了生死轮回和贪欲、欲望等主题。通过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作者莫言成功地将这个佛教概念融入到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中。同时,小说中的语言和情节也极具特色,让读者在感受到故事的沉重和深刻的同时,也领略到了莫言独特的文笔风格。 《生死疲劳》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入人心的主题引起了广泛关注。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农村的历史变迁,还深入探讨了人类对生命的追求以及对生死的思考。在作者莫言的笔下,生死疲劳的概念成为了一种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供稿:青岛桃李食品有限公司 单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