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青岛胶州市总工会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保障帮扶

山东胶州: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向基层延伸


微微翻身,轻轻擦拭……3月10日清晨,山东省胶州市美邻养老院的护理员们正为王洪坤老人仔细地检查、护理身体。

今年94岁的王洪坤前段时间意外摔伤,股骨、胫骨骨折导致下半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高昂的疗养费用愁坏了一大家。经人推荐,他们来到了这家具有定点护理资质的养老院。

“这家养老院不仅有悉心的照护服务,还有专业医师提供针对性治疗指导。现在护理和医药费的结算,减轻了我们一大半的负担!”而让王洪坤一家如释重负的秘诀正是长期护理保险。

长期护理保险是为失能失智人群提供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的一项制度安排。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胶州市60岁以上人口已逾23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约有7%的家庭的老人需要长期护理,在广袤的农村地区,家庭结构空巢化现象不断加深,家庭养老的经济、时间负担逐渐加重,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迫在眉睫。

2016年7月,人社部在青岛等15个城市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胶州市以试点工作为契机,大力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向基层延伸,通过政策、服务、管理“三个下沉”,推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用“小保险”撬动“大保障”,护航乡村“大振兴”。

“咱青岛地区的参保人都能享受长期护理保险保障,不需要单独缴费。”“家里的失能失智人员要是想申请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只需家属携带资料向定点护理机构提出评估申请,我们还会根据评估等级提供上门居家照护。”......在胶西街道办事处宋戈庄村的公益大集上,医保、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村民们围在一起,一场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宣讲正热闹地进行。

“医护人员能上门提供服务这可太好了。因疾病的特殊性,以前我们买药、理疗只能跑去隔壁市医院,去一次花费多不说,还得让子女请假陪同,真愁人。”胶西街道的衣金友,老伴不幸罹患重症肌无力,听了工作人员在村里政策宣讲后,立马为老伴提交了评估申请。“现在护士都会直接定时送药上门,再也不用来回跑医院了,真的帮了大忙。”衣金友高兴地说道。

送服务到家备受群众欢迎,但政策的延伸下沉和长效保障,离不开专业长护队伍的有力建设。为此,胶州市下了“大力气”。

“为实现养老医疗服务‘零距离’,我们用‘政策杠杆’着力培育‘照护市场’,通过组织‘政策讲解会’等活动,送政策入机构、进基层。用智慧化监管,激发队伍动态活力。目前已签约专业资质的长护机构53家,直接拉动社会资本投入近5000万元,真正实现将医疗服务触角持久的延伸至全城家庭。”胶州市医疗保障局长护业务科负责人梁宝泉向记者介绍道。

除了专业的长护机构,胶州市还“就地取材”,将队伍培育的目光投向了广大的“农村大姐”。家住铺集镇的庄銮香的丈夫长年卧病在床,家庭巨大的开销和照顾家人时间的窘迫让她陷入了两难。村里得知情况后,为她报名应聘了乡村“护理员”。“护理员这份工作,时间弹性大,不仅能提高收入,还让我有时间照顾家人,我很满足。”说到自己的工作,庄銮香脸上笑开了花。

像庄銮香一样的“大姐”还有很多。目前,胶州市已建立了由96名村医、236名医师、308名护士、1233名护理员组成的长护服务队伍,为全市7000余个失能家庭,累计提供医疗服务和照护服务达40万小时,每个家庭月均报销医疗费用和照护费用887元,产业链直接、间接带动就业近万人。

“长效护理,‘理’的是难题,‘护’是民心。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切实的兜牢民生底线,高质量服务银发经济,让温情的保障制度惠及更多困难家庭。”胶州市医疗和保障局局长潘树春表示。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张嫱  通讯员王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