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工匠风采展示【第七期】
上合工匠风采展示 —— 【第七期】 —— 胶州市总工会
开栏语 为深入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胶州市总工会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提高工匠人才技能素质为导向,主动融入青岛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联合胶州市委组织部、胶州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胶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全市范围启动“上合工匠”推荐评选工作,围绕全市22个矩阵式产业发展梯队和59家上合新区揭榜挂帅链主企业,培育一批敬业专注、品质至上、技艺超群、传承创新的“上合工匠”,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技能平台齐备、技能服务完善、技能人才集聚、技能驱动强劲、技能成果显著的“技能城市”和“工匠之城”。
上合工匠推荐评选正如火如荼开展 让我们一睹报名职工的风采吧!
青岛松灵电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巩克忠 巩克忠,高级工程师,现任青岛松灵电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随着工业的生产和发展,每年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巩克忠深知环保的重要性,致力于推动生产过程绿色化。他主导实施技术改造,充分利用自身多年技术经验,针对固体废气物的水分高,粘性强,污染物多的特点,排除了烟气干燥这一污染性强的工艺选择,采用环保型的蒸汽干燥这个方式。在原有蒸汽干燥基础上,采用膜式筒体干燥型式,不但大大提高了干燥效率,而且保证粘湿性物料不会产生挂壁现象,保证了正常的安全生产,此为行业独有。 针对固废物料干燥过程产生的粉尘排放超标及废气量大的特点,设计了废气处理的闭式循环系统,一次应用就获得成功。巩克忠的创新举措不仅有效解决了环保难题,还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成本,树立了行业绿色发展的典范。 他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环保技术进步,目前在固体废气物蒸汽干燥领域获得了市场广泛的肯定,其中2025年1月12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的,工程院院士岳光溪牵头的评审专家一致通过我们的“一种膜式滚筒煤泥蒸汽烘干系统”评审,并称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青岛德才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魏 健 魏 健,现任青岛德才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车间研发主管。他深入一线破解生产瓶颈,由他主导的《高性能节能铝合金系统窗关键技术研发》项目,推动产品向绿色化、低碳化升级。针对传统门窗隔热性能不足的问题,他创新提出的“梯度复合隔热结构”方案,通过融合多腔体断桥设计与纳米气凝胶填充技术,将门窗U值从行业平均1.5 W/㎡·K降至0.9 W/㎡·K,节能效率提升40%。 他研发的“动态密封胶条自适应技术”,利用形状记忆材料与压力感应装置,实现胶条随温度变化自动调节密封性,使整窗气密性等级达到国标8级标准,较传统工艺提升2个等级。相关技术获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产品通过德国PHI(被动房研究所)认证。他首创的“四维同步组角技术”,通过多轴联动与压力反馈系统,实现窗框四角同步加工,单窗组角时间从8分钟降至1.5分钟,良品率从85%跃升至99.5%,年减少返工成本120万元。他主导研发的“参数云共享平台”,将加工参数配置时间从10分钟缩短至10秒,并通过AI算法实时优化切割方案,年节约型材损耗超200吨,成本降低15%。在表面处理环节,他引入“静电粉末喷涂闭环系统”,使涂层均匀度达98%,VOC排放量减少90%,环保指标远超行业标准。 魏健以“创新为刃、数据为尺”,在铝合金系统门窗领域开辟了一条“智造+绿色”的转型之路。推动企业年均推出5款创新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12%。带领团队获“省级数字化生产车间”等荣誉,个人获评胶州市“高质量发展创新创优重点工程劳动竞赛优胜个人”。 青岛一粒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朱梅楠 朱梅楠,农民高级工程师,现任青岛一粒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是全国第五批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全国共享乡村振兴实践指导师、山东省齐鲁乡村之星、青岛市拔尖人才。 他致力于推动农业科技提升,研发生产的YLS系列植保无人机是山东省内较早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旋翼植保无人机,获得40余项知识产权,领衔起草《植保无人机防治白菜病虫害作业规程》国家团体标准。事迹入选全国高素质农民科普工作典型案例。研发的无人机智慧农业服务系统,实现了无人机作业线上化、数据规模化,开启了“滴滴打药”新的植保服务模式。至今200余名飞手已经在平台上为8000多户的400余万亩土地带去了飞防服务。 他的《SYB农业创业十步法》《农业创前评估》《植保无人机理论与实操》等多门课程。已经在山东省多地高素质农民培训、大学生创业培训中进行讲授,覆盖农民1200余人,大学生 800余人。作为山东省高素质农民大师,朱梅楠还承担省高素质农民大师师傅带徒项目,每年培育15名徒弟,自研课程《SYB 农业创业十步法》也通过国家版权认证。 青岛松灵电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邱玉坤 邱玉坤,高级工程师,现任青岛松灵电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部长。从业以来,一直努力践行“双碳”战略,致力于各类高温物料冷却与余热回收节能装备的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他通过理论计算、模拟试验与样机测试闭环验证,推动装备综合性能全面提升。各类冷却及余热回收装备综合成本降低约17%,综合能耗降低约30%(对标国内同类产品),设备可靠性提升约25%。 以他为核心技术人员设计完成的“双层膜式滚筒冷渣机”,热回收效率提升35%,年均减排CO₂超50万吨,获评“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作为核心技术人员开发了“高温物料动态热回收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可以实现吨钢渣饱和蒸汽产生量230kg以上,推动冶金渣全干法处理工艺普及,在有效回收废热的同时杜绝安全隐患,有较强的经济和环保效益;参与设计完成国内单机产能最大的带式干化机,产品投产后日均处理市政污泥1000余吨,支撑百万吨级污水处理项目落地,填补国内空白。从业来累计完成项目设计及执行约200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发表会议学术论文1篇,技术转化率超90%。 青岛一休生活服务有限公司:许振青 许振青,高级技师,现任青岛一休生活服务有限公司经理。他从基层工作做起,先后从事店长、店面经理、招商经理、市场部经理等不同工作,现主要负责公司工厂运营管理、市场推广及招商加盟培训工作。 工作中对细节和品质非常关注,认真对待每一双鞋子上的污渍、瑕疵或损坏,并努力将其修复或恢复到最佳状态。分析每双鞋子的面料和结构,总结其在洗护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风险和规避办法。研究洗护流程里涉及到的工具、设备、产品和材料,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把控洗护品质。熟悉鞋类材质的特点和洗护方法,能够准确判断和妥善处理各种鞋类问题,包括污渍、磨损、修复、翻新等。掌握了各种清洗剂和工具的使用技巧,能够有效护理鞋类并恢复其原有的外观和质感,专业技能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在工作中遇到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分析,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不断寻找改进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方法,通过改良工艺流程和引入新技术来解决问题,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品质,个人曾被授予“山东省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青岛百业日新农产品种植 专业合作社:孙玉豪 孙玉豪,高级农艺师,现任青岛百业日新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员。他是一位返乡技术者,精准捕捉到花生市场的巨大需求。为改变当地传统花生种植方式效率低下的现状,他引进新品种与学习新技术、装备。深入科研机构和种植先进地区考察学习,不断试验,成功引入适宜本地生长且收益高的新品种,并摸索总结出了配套的科学种植技术。在种植过程中,对土壤、播种、施肥、控旺、病虫害防治等环节进行技术革新。先后改良了灌溉系统,实现精准节水灌溉;优化了施肥方案,增施叶面肥,让花生在不同生长阶段都能得到充足且恰当的养分;改良了农业机械,提质增效。最终取得试验田的花生喜获丰收!黄曲霉素远低于20μg/kg的国家标准要求,产量远超传统种植方式25%,实现亩产效益提升30%,为区域花生种植规模化种植奠定了良好基础。 采取“订单+科技+企业”的一体化种植、加工、销售模式,带动300户农户订单种植花生,面积达2000亩,长期解决周边百余人就业,带动百余家农户致富,真正实现了科技兴农与产业富农的有机结合。 通过田间课堂、专题培训等方式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大家,带出徒弟6人,年培训300余人,打造“花怡心”等多个花生品牌,参编《中国高油酸花生》《花生田杂草及其防除》两书,联合申请 “花生种植技术”国际专利,成功与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合作,成立“国家花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玉王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共同打造高油酸花生全产业链产业示范区。 益海嘉里(青岛)粮油工业有限公司:臧宁 臧宁,高级农产品食品检验员,现任益海嘉里(青岛)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班长。自学生时代与粮食结缘,我便将"守护中国粮仓"的理想融入职业生涯。求学与工作的历程,从理论积淀到实践创新,从行业新兵到技术骨干,始终以"择一事终一生"的匠心精神深耕粮油领域。 他在粮油储藏技术、品质检测等实操环节中,凭借对温湿度调控系统的精准把控,使得班组效率大幅提升。其严谨态度和卓越表现,赢得了同事和上级的高度认可,多次被评为“优秀员工”。曾获得"操作规范如教科书"的评价,曾在全省粮食行业竞赛荣获二等奖,在全国粮食行业竞赛获得第四名。 臧宁秉承"粮油行业是永不过时的朝阳产业,但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创新者。"他深知,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在粮油领域走得更远。因此,他积极参与各类培训,钻研前沿技术,力求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在他的带领下,班组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更在品质把控上达到了新高度,确保每一粒粮食的安全与优质。臧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匠心守护,粮安天下”的信念。 青岛鑫玉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郑方玉 郑方玉,高级农民农艺师,现就职于青岛鑫玉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在生猪养殖业深耕30余年,从一名普通的养殖户成长为带领农户们致富的领头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农民的责任与担当。 他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提出生猪养殖必须走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之路,通过学习和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在实现生猪专业化、规模化、科学化养殖的同时积极发挥带头引领作用,组织全市养猪户成立了胶州市第一家由农民自发成立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并担任会长至今,培育并规模化养殖具有高附加值和广阔市场前景的农产品——富硒猪。 通过反复试验,他独创的富硒猪养殖方法,提高了猪对硒的吸收和利用率,从而打造出“猪八哥”品牌富硒猪肉。“猪八哥”品牌富硒猪肉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全国“特质农品”目录,在新品种培育、新产品开发等领域填补了胶州市畜牧业的空白,该同志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了由山东省标准化协会、山东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推出的TSDNJX 1-2019、TSDAS 84-2019《富硒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硒含量》-团体标准编制工作。 青岛老李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李军 李军,农民农艺师,现任青岛老李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近年来他多次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结合市科技下乡活动,多次组织种植技术培训将所学的技术和积累出来的种植经验热心传授给身边的群众,围绕“人”这个核心,重点对农机手、种植户、财务人员等开展不定期培训,逐步打造了一支业务本领强、职业素质高的服务团队,辐射带动周边村镇种植户技艺水平不断提高。 他从当初种植100多亩耕地,扩展到目前种植10公顷,收益也从当初的近10万元,增加到300万元左右。他带领村民坚持党建引领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通过这种模式,促动了本村种地能人在内的20余人从事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全村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近2000亩。 他提出利用田间地头种植红叶石楠、大叶女真、栾树等低株苗木,取得花木种植收益。对部分流转入的不平整地、低洼地进行了平整改造,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了农用生产桥,清理了沟渠,已累计投资达500多万元。在他的领导下,合作社先后荣获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山东省经济林协会常务理事单位、胶州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单位等荣誉称号。 青岛万果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曹绪成 曹绪成,农民技术员,现任青岛万果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技术总监。主要从事农业、林业管理,通过实践与理论的不断学习,积累了很多经验,曾受邀为胶州市农广校做技术培训,多次参加青岛市、胶州市等林果业、旅游业技能培训。他利用所学知识,创新推出“林果+旅游”模式,带动合作社发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合作社积极响应镇政府“山水洋河,四季有约”的号召,规范化经营管理,对地区发展起到了良好示范带头作用。 青岛万果乡村旅游合作社,将一块一块的撂荒地以600-800元的价格租赁整合在一起,发展水果采摘旅游。通过这种方式,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合作社的水果品种丰富,质量上乘,深受游客喜爱,极大地促进了乡村振兴。他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农产品品质,确保游客体验最佳,进一步巩固了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他还注重生态保护,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