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工匠风采展示【第十期】
上合工匠风采展示 —— 【第十期】 —— 胶州市总工会
开栏语 为深入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胶州市总工会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提高工匠人才技能素质为导向,主动融入青岛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联合胶州市委组织部、胶州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胶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全市范围启动“上合工匠”推荐评选工作,围绕全市22个矩阵式产业发展梯队和59家上合新区揭榜挂帅链主企业,培育一批敬业专注、品质至上、技艺超群、传承创新的“上合工匠”,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技能平台齐备、技能服务完善、技能人才集聚、技能驱动强劲、技能成果显著的“技能城市”和“工匠之城”。
上合工匠推荐评选正如火如荼开展 让我们一睹报名职工的风采吧!
一、岛伊俊倾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曲亭伊 曲亭伊,西式面点二级、中式面点三级技师,现任青岛伊俊倾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研发师。潜心研究中华传统美食文化十五载,始终以传承中华传统点心技艺为己任,潜心钻研中式花酥制作精髓,并以创新思维融合西式烘焙工艺,打造出兼具美学价值与健康理念的现代点心。 她秉持“以人为本”的研发理念,坚信美食不仅满足口腹之欲,更能传递情感与匠心。面对现代人对健康的追求,开发出低糖低脂系列产品,并融入西式发酵技术改良口感,使传统点心糖分降低40%,油脂含量减少35%,荣获山东省厨师节暨首届鲁菜厨艺展示交流大赛烘焙项目特金奖、营养师配餐项目特金奖、并授予首席烹饪技师称号。她独创的“低温锁油分层法”,通过精准控制油温与揉面节奏,使成品酥层薄如蝉翼却层次分明,荣获“ACE亚洲烹饪大赛”亚洲金奖。 她以“中式魂、西式形”为理念,将花酥的酥层结构与法式慕斯的轻盈口感结合,创作出“玫瑰乳酪千层酥”。形成“入口即化、酥香绵密”的独特风味。凭借这一创新,在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西式面点项目中力压群雄,以全场最高分斩获第一名。 二、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咸龙新 咸龙新,现就职于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从事控制设计与调试工作。他深耕轮胎检测设备领域十余年,专注信号处理、算法开发与智能控制技术,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自主研发的均匀性信号调理器,攻克了温度漂移行业难题,温漂性能降低69%,稳定性达国际领先水平。他独创的轮胎检测智能化算法体系,涵盖偏心度激光自动定位、电缸轴号自动分配等关键技术,检测精度突破0.1mm。他构建的标准化PLC/HMI开发架构,实现程序跨机型移植效率提升80%。 他重视技术的革新,致力于信号处理技术升级,独立开发新一代均匀性信号调理器,通过电路优化与温控补偿算法,将温漂系数从0.05%降至0.015%,设备长期稳定性提升3倍;研发均匀性力传感器监视仪,实现动态力值误差≤0.2%,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他主导构建的“大统一”模块化开发平台,统一三大品牌PLC编程架构及HMI界面风格,编写《控制程序标准化》《触摸屏界面统一》技术规范;推动主力机型PUB-3全面应用标准程序,单台调试周期缩短10天,生产效率提升35%。 三、青岛中集特种冷藏设备有限公司:李强 李强,现任青岛中集特种冷藏设备有限公司行政综合部副经理,从事数字化应用及管理工作。他精通EJB、JNDI等J2EE技术开发,熟悉Hibernate、Struts、Spring框架,熟练使用Oracle数据库、Sql数据库,并且熟悉PI、Golden、IFIX等多种实时数据库,熟悉Python语言,是懂业务、懂技术、懂数字化的复合型人才。 他投身于公司的数字化工厂建设,全方位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是一项极具开创性的工程。作为项目骨干,他全程深度参与制造执行系统(MES)建设,牵头完成MES系统建设,实现生产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主导物联网项目落地,完成车间PLC设备联网、智能电表组网及ThingWorx平台部署,打通MES与IoT数据通道,建立行业首个IOT+MES智能制造样板。建立了发泡工艺 AI 大数据模型,实现了对发泡生产过程中各项工艺参数的实时采集,并与 MES 系统质量管理模块无缝集成,实时采集实际产品质量状况。 先后参与了公司ERP、EPS、IOT物联网平台等业务系统的建设,主导并参与了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企业、国家 5G 工厂、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青岛市智能制造工厂申报材料的编制,参与省长质量奖材料编写及落地,荣获集团数字化工作突出贡献奖、集装箱集团智能制造委员会专家。 四、青岛钿贝世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纪正强 纪正强,现任青岛钿贝世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在传统手工艺领域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大师。他精通并熟练掌握着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螺钿漆器的制作技艺,这项技艺源远流长,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纪正强不仅致力于传承和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还通过他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螺钿漆器的独特之美,为推动传统手工艺的创新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带领团队研究技术、研发专用设备,至今掌握了十几项新型实用专利,研发出了特殊螺钿片,突破了自古以来认为不能够在毛笔、台球杆等圆柱体上进行标准化图案量产的螺钿工艺。为了复原唐代失传的螺钿织技艺,他用近一年的时间,研发出螺钿丝线,并联合孔子博物院织造工坊,最终成功复原这一失传技艺。 他致力于培养了超过20名螺钿非遗技艺的技术骨干,这些技术骨干不仅技艺精湛,而且对传承这一古老艺术充满热情。多年来,在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日期间坚持对社会公众开放,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够学习到螺钿工艺的历史和制作方法,还能够亲手制作出属于自己的螺钿工艺品。2024年他已经接待了大约800名参观者和培训学员,为螺钿技艺的传承和普及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五、青岛古雅剪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高瑜桓 高瑜桓,就职于青岛古雅剪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了有效解决剪纸艺术作品面临的易褪色和易损坏的问题,她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传统的剪纸材料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和改进。她成功地研究并首创了一种特制的双面万年红宣纸材料。使得剪纸作品在经过长时间的日晒之后,依然能够保持原有的鲜艳色彩,不会出现褪色的现象。此外,这种创新材料还具备了良好的耐久性,极大地改善了剪纸作品易损坏的现状,为剪纸艺术的保存和传承提供了更为可靠的物质基础。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材料的独特属性,她不仅对传统的制作方法和使用的工具进行了创新性的改进,还引入了新的技术手段。例如,她增加了剪纸的层数,采用了剪刻结合的创新方式,这样不仅使得图案的线条更加精致和生动,还增强了作品的立体感和层次感。目前,她已经成功获得了42项文创产品的版权。在学习和传承胶州传统剪纸技艺与文化的过程中,她还巧妙地结合了当下社会的特色元素,设计出了一系列更加符合现代审美观念的剪纸作品。 2023年在张志康老师的辅导下,研究并成功复原了已失传六十余年的胶州剪纸先贤高友三的彩色剪纸,并根据资料记载复原了装裱方式,在此基础上,创新了一系列彩色剪纸文创产品,使这项全国独有的剪纸技艺重获新生。 六、青岛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刘强 刘强,现任青岛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设备动力部维修班职工,一直秉承立足现场,提高技能,创新改善的理念,先后完成270项创新改善。他所在班组2021年获得了中华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个人于2022年评为集团首届“劳动模范”,当前主导部门新业务相关项目的装配工作,并参与完善装配作业流程、标准。 他带着发现问题的眼睛,深入了解公司1000余设备特点和改善潜力,充分利用精益改善工具及公司大数据平台,从电、天然气、自来水、焊接气等多个方面入手,在能源节约、降本增效、提升维修整体人均效率等各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改善,同时配合班组加强用能管理,部分设施从人控改为机控,实现单TEU用能成本逐年下降,近三年总体改善收益达500余万元。 在用电方面,他对空压机等大功率系统用能持续升级改善,标箱单TEU耗电从2019年的722度降低到2024年的520度,实现年节约耗电及维护费用300多万元。所负责的完工、门板设备平均故障维修时间约16分48秒,比维修班平均故障修理时间25分8秒小时低53%,且设备故障率5年来持续下降27%,平均每年下降5%以上。2024年,所负责的设备故障发生率仅0.56%,较公司平均设备故障率低19.64%,真正体现了改善永无止境的精神。 七、青岛城运控股集团胶州公司:董丽霞 董丽霞,现任青岛城运控股集团胶州公司副站长,胶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曾被胶州市三里河小学、老年大学、胶州市瑞华小学聘为剪纸老师,现被青岛幼儿师范高等院校聘为客座教授。 她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各种文化传承和志愿服务活动之中,在胶州市举办的“基层非遗达人”培训活动中,她不仅积极参与,还担任了重要的教学角色。她创办了名为“金剪子”的艺术志愿服务队,致力于将传统艺术的种子播撒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来。 她曾接受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中国民歌大会》录制,为山东民歌《赶集》、《谁不说俺家乡好》创作百余幅剪纸作品,供其舞美使用。曾教授剪纸至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思源实验学校、景宁社区,开展“东西部文化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教授剪纸活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周年之际,剪“建党题材”作品24幅,在各市文化馆展出。 在中外文化交流的领域中,她不遗余力地推广和展示胶州剪纸艺术。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多种方式,她让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欣赏。特别是在《走近中国,留在上合》这一特别的来华留学生上合行活动中,她不仅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还亲手赠送了45名学生精心制作的剪纸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作为礼物传递了中国文化的美好,也成为了连接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 八、青岛爱心巧嫂家政有限公司:庄淑杰 庄淑杰,国家高级育婴师,现就职于青岛爱心巧嫂家政有限公司从事育婴师工作,胶州市第三届育婴师技能大赛状元获得者。她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初心深耕婴幼儿照护领域,用专业与匠心守护生命最初1000天,累计服务家庭超3000小时,获评“胶州市最美家政人”称号。 她将育婴技能淬炼成“毫米级”精准服务,从冲泡奶粉的水温把控到睡眠体位的科学调整,每日记录婴幼儿视听触味嗅发展轨迹。面对突发危险她沉着冷静,她曾运用海姆立克法成功施救于一位2岁幼儿突发的气道异物梗阻,全程仅用18秒,被客户称为“救命天使”。 她9年坚守同一家庭,见证婴儿成长为二年级少先队员。不仅照顾好孩子的日常起居,更通过“角色互换课堂”激发其表达能力——昔日的宝宝如今成为她的“小老师”,用稚嫩童声讲解恐龙知识、演示科学实验。家长感慨:“张老师把早期教育融入每个生活细节,孩子专注力、情商远超同龄人,这份匠心我们全家感恩于心。” 九、青岛洋河源丰蔬菜专业合作社:辛建华 辛建华,现任青岛洋河源丰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扎根于田间地头,躬耕田垄,精益求精,积极参与省市农业部门主办的农业培训,累计达15000多学时,埋头钻研,勤劳创新,取得了“高级农艺师”的职称。 他通晓马铃薯以及其他果蔬的田间管理、病虫害识别防治等技术,管理经验丰富,在每亩地节约成本的基础上增收致富,农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在合作社运营方面,他注册“洋河源丰”商标并开通网店,农产品荣获2021胶东五市林产品金奖、大众最喜爱的胶州品牌、青岛市知名农产品品牌等荣誉,带领合作社荣获“青岛市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山东省农民乡村振兴示范站”荣誉。 他积极响应助力乡村振兴,辐射带动社员和周边农户种植果蔬,为村民提供工作岗位,改善了32位农户的相对贫困情况,帮助农户联系收购商,实现人均收入年增幅10%。在为民服务方面,被聘为“青岛市农民教育培训‘农民讲师团’教师”,积极开展田间课堂教学,于田间地头实地讲解种植技术课程10余次,帮助农户解决种植难题500余次,指导技术生产100余起。 十、青岛爱心巧嫂家政有限公司:刘兆芹 刘兆芹,现就职于青岛爱心巧嫂家政有限公司,从业10余年累计照护新生儿100余名,在母婴护理领域精耕细作,成为行业公认的"生命初程守护者"。涨奶是妇女在生育过后常遇到的难题,会使乳房胀痛难忍,甚至会引发低烧,不仅对大人造成困扰,宝宝也会因吮吸困难而哭闹不止。刘兆芹熟练掌握催乳手法,运用从乳房根部向乳头方向轻轻按摩的方法,力度均匀而稳定的帮助疏通堵塞的乳腺管。在按摩过程中,她还会不断轻声安慰,缓解妇女紧张的情绪。单纯的按摩效果是有限的,刘兆芹又从饮食入手,精心熬制清淡营养的丝瓜鲫鱼汤。这汤不仅有助于下奶,还能补充产妇身体所需营养。 从业10年来,刘兆芹以专业、耐心和爱心为母婴保驾护航。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母婴护理工作的价值与意义,成为产妇信赖、宝宝依赖的温暖守护者 ,也正是无数个这样的瞬间,让她在母婴护理的道路上熠熠生辉。她曾先后荣获金牌月嫂、胶州市优秀母亲、胶州市三八红旗手、青岛市最美家政服务员、齐鲁巾帼最美家政服务员、青岛市服务明星等荣誉称号。 十一、青岛松灵电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崔永强 崔永强,中级技师,现任青岛松灵电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焊接班班长。从业焊接工作20余年来,通过不间断的学习提升,始终坚持一丝不苟的试验分析和实践推广,具备极强的技术、管理水平、职业素养,连续多年获得先进工作者、创新发明专业、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他提出对生产线进行技术及节约成本改造方案,让技术团队人员自主研发出化成行业先进的工艺技术并进行量产。2023年度承接全市首台中石化圆盘污泥烘干项目工艺生产工作,形成了标准化生产工艺。通过工艺发明创新,改善落地,极大的降低了该产品生产成本,该项产品在行业成为领头羊的地位。 在2018年,他因其卓越的工作表现和对社会的贡献,荣获了“松灵五一劳动奖章”。到了2020年,他再次因其在专业领域内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荣获了“突出贡献奖”。到了2022年,他凭借其不懈的努力和杰出的成就,获得了公司颁发的“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他不仅致力于个人技能的提升和知识的积累,还通过师带徒的方式,将自己精湛的技术和宝贵的经验传授给他人。通过这种方式,他不断孵化和培养了公司一线技术特种兵团队,使得这个团队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蓝领特种兵团队的佼佼者。 十二、青岛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耿峰 耿峰,现任青岛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CIO,是国内较早的实战派云计算专家,数字化精益制造专家,数字化转型探索者,2013年开始专注数字化精益制造工厂建设、两化融合、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工业大数据的探索与实战。带领团队完成集团(行业)内首个国家级智能工厂申报、国家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企业、国家级5G工厂等,个人多次获得青岛信息化优秀工作者、中集集团信息化杰出贡献者等殊荣。 在技术专长与革新工作中,他基于自身在数字化技术领域的深入研究,打造独具特色的数字化精益管理模式,以数据驱动业务持续改善,推动关键业绩提升,探索出一条匹配集装箱行业特征的数字化精益智能制造之路。通过数字化变革,实现从订单到研发、供应链、制造、质量、交付的全流程、全要素动态管控,优化资源快速调配,助力企业经营指标的提升,实现了生产效率提升30%,资源综合利用率提升20%,单位产品成本下降4.3%,研制周期缩短30%,运营成本下降21.5%。 在推进智能制造工厂建设的过程中,他培养了一批懂业务、懂精益、懂数字化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是建设过程中的坚实力量和不竭动力,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全栈工匠”之姿,将数字化技术深植制造现场,用数据流动激活精益基因,既创造了行业领先的转型范本,又培育了一支“懂业务、精精益、通数字化”的队伍。 十三、青岛城运控股胶州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韩国龙 韩国龙,二级维修工,现任青岛城运控股胶州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修理厂业务主管。在车辆维修工作中,他通过编制修理厂车辆保养流程,制定车辆维修项目工时制度,大幅缩减车辆维修周期。重新制定了车辆维修工时定额,合理利用修理厂现有资源,开拓创新,成功申报“五小创新”成果3个,工作中严把配件质量关,能够修复使用的配件,优先修复使用,杜绝直接更换总成配件,通过修旧利废每年能为公司节约维修成本10万余元。 他非常注重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在淄博市宇通纯电动车辆技术研究培训学校接受了系统的培训学习。在培训期间,他不仅深入学习了车辆维修的理论知识,还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技能。通过不懈的努力,他在车辆维修理论考试和车辆维修实践考试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分别荣获了第一名和第二名的佳绩。由于他在培训过程中的出色表现和显著进步,他被评选为那一届维修技能培训的“优秀毕业学员”,这一荣誉充分证明了他在学习和实践中的卓越能力。 他在竞赛比赛活动中成绩突出,曾在2013年胶州市首届维修技能大赛中获得第三名,并取得车辆维修二级技师职称证书。2017年被评为胶州市优秀共青团员,2018年被评为青岛市道路运输行业“红飘带”诚信维修技师,2019年被评为胶州市最美胶州人,2021年被评为胶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 十四、青岛特锐德高压设备有限公司:唐世盼 唐世盼,现任青岛特锐德高压设备有限公司绕线班的班长。他在大型干式变压器的绕制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艺,尤其擅长焊接、箔绕等多种工序。唐世盼不仅精通电焊、气焊、氩弧焊等多种焊接技术,而且在工作期间积极参与了多个重要项目。这些项目包括配变、光伏分接变压器、16000有载干式变压器以及新能源干式变压器等线圈的绕制工作。在他的努力和贡献下,公司产值从1000万增长至6000万,实现了显著的增值。 他不仅注重个人学习和提升,秉承着师带徒的优良传统,在任职期间,累计教授徒弟20人,这些徒弟来自不同的岗位,他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不仅传授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分享了实践经验。在技术创新方面,他积极参与了多项重要试验,包括变压器防短路试验,通过这些试验,他帮助团队提升了变压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他还参与了浇注防开裂试验,通过精确控制工艺参数,有效减少了浇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在线圈八字绑扎试验中,他提出了创新的绑扎方法,有效防止了线圈导线在使用过程中滑落,确保了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曾荣获青岛特锐德高压设备有限公司忠诚勇担当奖、金牌工匠、高级技师荣誉称号。 十五、青岛古雅剪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李秀君 李秀君,现任职于青岛古雅剪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从事组织公益性剪纸文化宣传、剪纸展示展览、剪纸进社区等活动。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山东省文艺家协会会员,青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胶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品有《中国脊梁》(合作)、《香清廉姿不畏寒》、《清莲垂千秋》《为清廉抗辩昭雪图》等。 在复原先贤高友三先生剪纸工作中,她被高友三先生剪纸作品的精雕细琢技法震撼,同时也感到了很大的压力。按照指导要求,在剪刻之前把稿子反反复复的研读了数遍,该作品原大只有22.1*31.3厘米,景物构图近似中国山水画的平远法,围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人物繁多但是每个人物的背侧面以及男女老幼清晰可辨。在复原中,这些人物的难度最大。她反复学习高友三先生的精巧技法,学到了先生独特的刀法技巧,最终成功复原了这幅精美的剪纸作品。为后面复原其他作品打下了基础,至今为止已复原26幅作品,这些作品为后人研究胶州剪纸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十六、绿城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胶州分公司:朱铎龙 朱铎龙,绿城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胶州分公司安全主管。从事物业安全管理十年,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执行力强。近几年,随着新兴盗窃团伙拉车门砸车事件在社区中不断发生,他带领物业团队为社区保驾护航,经过制定预案、组织培训、演练与摸排,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面对危害业主生命财产的犯罪行为主动出击,成功阻止30多起拉车门事件,协助派出所抓获车内盗窃财物犯罪分子21人,为业主截获财产损失15多万元,有效为公安机关缩短了破案时间,提高破案效率,极大程度上维护了社区的治安稳定,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安全感、满意度,得到辖区派出所治安大队和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受胶州市物业协会邀请,朱铎龙带领物业团队参加胶州市首届“匠心杯”物业行业技能竞赛,与同行业16支队伍同台竞争,经过角逐,成功斩获团队三等奖和个人三等奖的优异成绩,被同行业称为胶州市物业行业模范。 十七、青岛三联金属结构有限公司:杨法刚 杨法刚,青岛三联金属结构有限公司装配班长,中级技师。在车间,他的精湛技能和创新精神被公司和同事所认可。自加入公司以来,他始终坚守于装配生产一线岗位。通过持续的学习与实践,他实现了从技术新手到车间技术骨干的转变。他对装配流程的各个细节均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了产品的质量标准。其对专业的不懈追求,使得所产出的每一件产品均达到精品水平。 杨法刚展现了务实的工作态度,不惧艰难困苦,不计较个人利益,积极应对技术挑战,为车间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他以身作则,坚持最早到岗、最晚离场,通过严谨的工作态度提升个人和团队的工作效能,推动车间持续进步。 他认为创新是装配工艺进步的关键,他提出并实施了多项创新改进措施,提高了作业效率和产品质量,发明的新型装配工具降低了人力成本,获得公司认可。杨法刚还积极传授技术给新同事,带徒26人,参与技能提升活动,增进专业素养。 十八、青岛东方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逄显庆 逄显庆,青岛东方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焊接技师,焊接室技能教练,深耕焊接领域30年,以"干劲、闯劲、钻劲"铸就行业标杆。凭借精湛技艺获评"焊接高级技师""国际焊工"资质,荣获国家电网焊接比武前十名,主持编写特高压焊接操作手册,助力企业实现焊接技术国产化突破。 从业以来,他坚持"精工细作、追求极致",独创"听声诊脉、看色识温"绝技,通过焊接声纹与火焰颜色精准判断电流稳定性与温度参数。针对特高压项目10余米长焊缝、2毫米薄壁板焊接难题,首创"单面焊双面成型"技术,实现焊缝一次合格率100%;突破传统焊接视野限制,提出外侧向内侧逆向焊接法,攻克复杂结构焊接盲区。其研发的免坡口焊接工艺显著提升工效,相关成果形成企业核心技术标准。 作为公司焊接首席教练,他建立"理论授课+实操特训"培养体系,独创"全姿势焊接训练法",带领学员每日进行站、仰、蹲多姿态焊接练习,累计培养大批优秀焊工,所带团队多次承担省市级重要项目焊接任务。编写《特高压焊接操作手册》,主持完成国产焊接设备替代研发,设备成本仅为进口产品的1/3。他还坚持"技术传承贵在共享",定期开展专项技术指导,解决企业焊接技术难题;成立青岛东方铁塔焊接实验室带徒传技。 十九、青岛环球服装股份有限公司:巩娜 巩娜,青岛环球服装股份有限公司车间主任,缝纫高级工.近年来,她始终专注于新时代服装加工技术的钻研,针对传统服装加工流程的痛点展开深入分析,主导引入先进的智能裁剪设备与自动化缝制系统,并携手全球数字化智能生产领域的引领者海尔卡奥斯,成功打造首个行业一流的智能化车间。面对传统生产方式存在半成品严重积压的问题,她主导应用的智能吊挂系统支持多款并行上线,灵活调配人力,实现工作站与人员操作的最优组合,最大化提升劳动生产率;将生产流程各环节精细分割,保障生产流畅性,彻底杜绝半成品积压,成功攻克难题,实现问题的实时监控与快速解决,确保产能与品质双提升。此外,她还打通智能系统BDC、MES、APS、OMS、TDC、WMS等各个模块,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打造了自动排版、自动裁剪、自动排产、需求拉动、自动流转等一系列行业领先应用场景,成功实现从传统生产向个性化高级定制、小批量多品种柔性化生产模式的转变。 为提升效率和质量,巩娜积极投身模板的开发与应用,实现产量与品质的双重飞跃。最终使生产效率提高15%-20%,交货周期大幅缩短50%,全流程库存降低35%,产品合格率更是达到了99%,有效解决长期困扰企业的货品积压、货期延误和品质波动等问题。 她还精心构建并推行一套全面的员工培训体系。经系统培训,员工操作熟练度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产品质量稳步改善,为公司持续发展筑牢人才根基,全方位推动公司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转型升级,在行业变革浪潮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二十、青岛艺瓦堂陶艺有限公司:刘艺 刘艺,就职于青岛艺瓦堂陶艺有限公司,胶州刘家黑陶第五代传人。从2018年至今每年都会参加山东省工艺美术博览会、文化旅游博览会等展会推广宣传,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及市级竞赛并荣获十余项奖项,成立黑陶艺术馆累计指导研学学生黑陶体验4万余人次,为胶州非遗事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刘艺以“匠心”投入黑陶制作每一个环节,选泥,晒干,泡水、机器挤压成形、搓揉成条等,一件成品下来需要经过 20多道程序,他都认真投入。刘艺还全身心投入到黑陶产品技艺的传承发展和文创产品的创新研发当中,不断提高制作技艺,开发出文创产品文房用品、茶文化、旅游纪念品等三大系列, 包含五十多个款式,拓展了市场并收获很大的经济效益。他是我市从事手造产业的一线高技能人才、从事非遗等传统手工艺制作的行家里手,能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守正创新作用,助力新时代文化强市建设。